海银资本王煜全:大公司擅长微创新,创业者要找新武器
未来时代一定是智能机器的时代,那么身处那样的时代,我们的创业机会在哪?
首发|笔记侠 编辑|笔记侠 Even 活动|颠覆式创新研习社 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审阅授权首发,PPT照片来自陈猫咪,转载请联系kezhou20或回复“转载”,违者必究。
硅谷成为创新中心是因为它的宽容性。20年前,极客代表的是一群在学校找不到女朋友,只知道回家玩电脑的男生,但是硅谷允许极客自由发展,从非主流变成主流。在中国,如果你今天是非主流,没人理你,但是也许过5年,你就能活。当下有什么是不能碰的?现在热门的都别碰,没有人能预言谁会成为下一个Facebook,所有的创新刚开始都是叛逆的、不可预料的。不可预料,就是你必须要承担压力,你孤独、寂寞,都是应该的。
今天我来分享下世界发展的前沿:智能机器相关创业机会。
1、机器人的悖论
之前,机器人能做到人不能做到的事情,但是现在反过来,机器人绞尽脑汁想做人能做的事情,却做不到,这和人的距离差了十万八千里。其实机器首先威胁的是知识工人的市场,而不是劳动力的市场,如果你是医生和律师,很容易被替代,而不是送外卖的员工。美国穷人和富人少,中产阶层多,也许机器人更多是替代中产阶层。
2、人工智能的悖论
人工智能能解决99%的共性问题,但是无法解决1%的个性问题。谷歌的无人车把方向盘去掉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总要有1%的事情交给人完成。未来很多领域,通用智能是不完备的,针对特异问题的特异智能会非常发达。人和机器相比,有一个优点是灵活性更强。大家是不是需要所有的时候都需要机器和智能驾驶呢?不是的,是把所有最烦的事情交给机器做。我认为无人驾驶还是一个概念,猴年马月的事情,但是辅助驾驶会成为未来重要的概念和题材。
3、技术创业的悖论
我们知道,成熟的技术更容易拿来创业,但是对你而言成熟的技术对别人也是成熟的。在中国,一个技术或一个模式出来,就一堆人复制。因此通用技术没有办法成为竞争的壁垒,没有壁垒的事情,一定是大公司做得更好,它用完整的团队、财务支持可以做得更好,因此创业者你不要加入这个领域。
那么,创业者到底该做什么?该选什么武器?周鸿祎说:“作为创业者你该选择什么武器?我会选择AK47(步枪之王)。”其实AK47是老武器,但是对于新人来说并不好使。
我认为对创业者只有一个选择:制导武器。今天年轻人拥有的优势就是新技术、新东西和新方法,这是老人家不懂玩的,这就是你的机会。微创新是大公司最擅长的,它有系统支持。年轻人、创业者打败成功者的唯一机会是面向未来做赌博,因为创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心态:不敢赌。以前我认为在微信出来之前,腾讯在移动互联网就没戏了,微信是张小龙被收编之后还不屈不饶想做出来的事情。
汪海兵,淘米网创始人,本来是腾讯的产品经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出来创业。所以,不要怕大企业,不要在巨头围墙边做微创新,而是要自己在“农村”慢慢做出优势。你会说“农村”什么都没有,我怎么去做?关键是流着油水的地方,轮不上你去做。
创业就是一场赌博,对创业来说,先进科技是你唯一的赌本,你不一定是先进科技的开发者,你可以是先进科技的掌握者和利用者,然后叠加业务模式,加以放大。我们说,坦克是英国人发明的,是一战后补漏阵地缺口、消极防御的武器,德国人一战打败后发现坦克是个好东西,后来德国发明了闪电战。如果没有先进科技,思想是个零。如果是零乘以互联网,还是零,如果你有先进技术,乘以互联网之后是可以放大效果的。
现在很多创业者被误导,只关注互联网思维,没有业务的互联网,就是耍流氓。对于创业者来说,时机的掌握非常关键,所以判断出台风是非常难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台风来的时候才判断出来。
现在智能机器的成熟特点是思维成熟了,但是行动还未成熟。微软小冰、Siri、淘宝客服、银行微信客服账号都是人工智能,这是软的部分,硬的部分就很难做出来了。另外一个特点是理性成熟了,解决问题的逻辑分析没有问题了,但是感性还未成熟,未来就好比人和人的感性交流。
给大家一个创业忠告:个性比通用有时候好得多,要重视应用场景,要有明确需求场景的应用。如果我们现在去卖一台PC,客户会非常挑剔,只要有一个功能不满足你,就恨死它了,但如果你卖的是一个玩具,如果它有好多个功能,你会有很多惊喜,所以它的用户体验好,宽容度高。我们在买计算机的时候,如果计算机屏幕上有几个白点就会不开心,但是玩具是允许有瑕疵的。
无人驾驶汽车缺什么?还缺一个隐性的考虑。我有次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在抱怨,说在斯坦福大学路上走,突然一辆车嗖的一下从她身边开过去,她吓一跳,一看是无人汽车。她把照片发到了朋友圈,我把图片发给了谷歌的朋友,我说你看,这无人驾驶吓了人一跳,它虽然不会撞人,但是经过的时候没有减速,吓到了人。所以,机器缺少了什么呢?我定义了一个概念:机器需要对人类智能的理解(机器的人类智能)。吴甘沙老师说有一个对位的概念:人应该理解机器的智能(人的机器智能)。
人和机如何更好融合呢?有一个工业4.0的概念,但我认为这是德国人的阴谋,他们制造了这个概念,尤其把它卖给了特别喜欢概念的中国人。日本、德国的机器人是一样的,追求加工的精确可控度,但前提是:专家操控、平台是封闭的。
全球的主流是反过来的,现在全球创新的核心是小企业,而不是大企业。这个潮流会主导这个世界的发展,全球的创新早就走出了硅谷,真正的创新是生态系统和完整体系,让有经验的创业者利用技术改造世界。工业机器人应该去支持有经验的创新者,把先进科技用来支持先进创新,想改变世界的人肯定不擅长做机器人的管理,这是没戏的。
柔性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免编程,这就是未来。工业4.0的争夺和当初的互联网非常像,欧洲互联网一开始的发展非常严谨,没有做起来,美国互联网非常不严谨,但是方便易用,反而发展起来了。大企业不是先进生产力了,创业者才是先进生产力了。
中国制造业完蛋了吗?我太太出去逛街会拉我出去,她是为了购物,而我会关注的是产地,发现小于五个部件的衣服是全世界哪个地方都可以生产的,但是一旦超过五个部件的产品,无一例外都是中国制造的。可见中国的优势根本不是价格优势,而是产业集群,因为复杂的东西只有依靠产业集群才能做好。因此,中国的优势不是价格,而是产业集群。
但是不是可以说中国是安全的?不是,中国的产业集权优势正在受到巨大挑战,如果我们不努力,我们今天的胜利局面不一定会保得住。中国是科技产品第一大出口国,高科技产品的生产都在中国,但是它可以被工业机器人替代,包括工业级的高精度3D打印,将导致对产业集群的依赖性会大大降低。这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害怕的,这是我们最要命的威胁。
智能机器有三个大方向:帮助人类、模仿人类、辅助人类。首先说一个词汇:恐怖谷,就是机器人越像人越好,到了很像人的时候,反而恐怖了,因为太像僵尸了。但是不用担心,科技总是会向前发展,跨过去就会看到另外一番景象。我们投资了一个公司,就是做类人表情机器人的公司。
国内讲人工的东西,理性的居多,讲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但是实际上缺乏的是情感计算。未来的机器人不仅会情感计算,还会有情绪的镜像反映。人和人之间的顺畅交流,是因为具备共情能力,人几乎是地球上唯一拥有镜像神经元的人类,当我看到对面一个人脸的时候,就能觉察出来对方的情绪,这不是逻辑分析出来的,而是直接、先验地反映出来,然后就会下意识的模仿,这就是夫妻像的道理。这是机器人做不到的。新一代的机器人可以通过摄像头捕捉到对方的人脸,然后通过情感计算,还原出同样的表情,这是人类在做的事情。
人工智能已经越来越不需要智能专家了,问题在哪里?在软的东西上,它需要靠综合的思考,国外已经在研究创造力,创造力如何通过机器人来识别?现在做人工智能的人越来越谦虚,因为每一次努力都发现原来人类这么厉害。未来几乎见不到只有人能做的而机器人做不到的,只要愿意给时间,机器人总有一天就能做出来。人类其实就是一个软件,代码是DNA,如果可以找到人类这个软件是怎么适应环境的算法,就可以让机器人也做出来。
比起硬的机器智能,软的情感计算还相差较远。机器超越不了人,因为人有自由意志,而机器是给定的程序,但是不是真的这样?法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放了三个机器人,给它们交代:给你们吃药,吃完你们就是哑巴了,吃了之后就不许出声。其中两个机器人一动不动,然后一个机器人站起来,它先说自己不知道,然后马上逻辑判断,发现自己能执行命令,于是接着报告自己没有哑巴掉。有人会说这是一个逻辑回路,其实人类也是一样拥有逻辑回路的。
逻辑回路的核心是检测自己体内和体外的反应,然后监控自己的状态。很多人知道自己发火了,不是检测到发火这件事本身,而是检测到自己血液流动加快、心脏心跳加快,然后给自己输出一个结论:我发火了、我生气了。国外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在河上搭了两座桥,一座是坚固的石桥,一座是摇晃的吊桥,然后让随机抽取男女志愿者分别在两座桥上谈恋爱。在吊桥上面的人,因为感觉到摇晃,会下意识地害怕,心跳加速,脸色发红,这些征兆和爱上对方是同一个信号,他们理智上知道这个桥不会垮塌,这个时候意识会欺骗自己,觉得自己脸红心跳是爱上对方,一旦认为自己爱上对方就会真爱上对方了。因此在吊桥上谈恋爱的成功率大大高于在石桥上的。这和小男生追小女生喜欢请对方看恐怖片是一个道理。我们认为人很复杂,是因为我们对人的机制还不够了解。
人刚开始开发机器类人表情的时候,就是考虑到娱乐、教育,这可能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有帮助。人是一个超级社会化的动物,大脑80%琢磨的都是跟人相关的东西,也就是社交。由于一些儿童出生或出生之后受到一些干扰和刺激,导致出生婴儿的大脑分化到音乐、画画领域,导致其与人的社交能力严重不足。自闭症孩子碰到人的时候,和过载的机器人遇到的情况是一样的。普通人很难训练自闭症儿童,这个时候,如果用机器人去训练自闭症儿童,反而是可以的。机器人可以训练他如何进行社交,训练到一个程度之后就可以回归社会了,经过训练的小朋友也更容易和人交往,这是一个意外惊喜。
今天很多空巢老人都没有人照顾,这个时候陪护的机器人出现了,它装着一个监视器,一直跟着老人,这个时候老人会很生气,觉得自己被监控了,但如果这个时候机器人跟你长得很像,而且声音也很像,并时时进行实时对话,这感觉就棒多了。这个技术没有多难,唯一要解决的地方就是面部表情需要生动。
现在的智能机器助人,可以帮助盲人看到东西,可以帮助盲人识别汉字,这都是了不起的东西,它辅助人类恢复以前的功能,而不是替代人类。
人类本身具备的智能超越我们的想象,人类是进化的动物,除了显性智慧之外,身体所蕴涵的智能是人类的N多倍,这些智能如果能被分析出来,让机器学习,机器将获得巨大的进步。因此,这不是算法取得革命性突破,正如刚出生的小孩子,什么都往自己的嘴巴放,他每天都在学习,经过两三年才识别周边的世界。所以再强大的人工智能都需要强大的学习能力,因此现在人工智能专家就是不断地训练机器,智能就一下子提升了。人工智能正在和人在融合,很多人工智能专家也是认知科学的高手。
通用机器人很难做到,但是为某一个功能专门设计一个机器人会更容易。基础创新是最棒的,也可以在基础创新上做延伸开发,也会产生巨大的用户市场。我们喊一个口号:美国科技、中国创新、全球市场。
BAT只做到中国老大,下一代互联网人应该是全球互联网领袖,中国真正的机会不一定非得自己开发先进科技,当你的基础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你做不到最好就不要开发了。这就像英国人发明了坦克,但是德国人发明了闪电战,所以我们可以把应用做到极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出路。创新是对的,用好创新是我们强调的。盯住先进科技和我们自己结合,这个市场才是真正大市场。
过去,学生物的人是没有机会创业的,创业都是大公司的事情,但是现在做生物可以像很多小IT公司一样创业了。未来疾病这个词会越来越少见了,但是人会衰老的,人的身体结构不是为了那么长的寿命而造的,但是如果寿命特别长,身体结构一定会老化的,这个时候大量的器械可以帮助老化的身体活动。
科技是为了改善人的生活,让人活得更快乐,有尊严地活着,这是未来的大潮流和大趋势,空间特别广阔。
人和机器的边界在混淆,残疾人带着设备以后,可以像人一样恢复行走,过去有个词汇叫做“半人半机器”,像金刚狼就有可能出现了,也可以叫做“超人类主义”。听起来很遥远,实际上由于肢体控制可以做到很棒的程度,因此人类是不是可以变成4只胳膊?三头六臂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未来会不会这样呢?不好说。现在有些人把芯片植入身体里面帮助自己完成一些任务,可以检测你的体温、心跳,这种用在婴儿的监控特别好。
人是半社会动物,蜜蜂和蚂蚁是高度社会化动物,人类今天的文明都是社会化带来的。人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融合人类全部的智慧去挑战其它动物个体,未来,人机可以协同成为超有机体。未来有一个很大的方向:人工智能背后的群体智能。人工智能的未来一定是基于人类群体智能,人类群体智能的代表就是就是谷歌利用搜索积累起来的强大数据库。虽然2045年不知道是不是奇点来临、机器超越人类,但是这个概念的提出者库兹维尔可不只是预言一下而已,他正在亲自实践给你看,这位“人工智能超越人”的提出者加入了谷歌,就是想充分运用谷歌积累的群体智能来开发超越人类智能的机器,他要亲手促成奇点的到来。
群体智能会带来人和机器协同的进一步加深,我们知道世界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输给IBM深蓝,但是他一点都不介意,他认为赢得优雅比赢更重要,因为深蓝是用蛮力算出来的,卡斯帕罗夫认为他和世界联队的对棋,是他有生以来下得最精彩的。因为他发现世界联队是由几位业余象棋教练联合业余人员一起发起的,卡斯帕罗夫因此受到启发,如果我能让人机自由协同,就很有意思,就组织了世界象棋比赛,大家自由组队比赛,最后比赛的冠军不是世界冠军或者深蓝,而是业余象棋高手操纵电脑赢取的。这个世界最后的赢家不是最聪明的人或者机器人,而是最后能驾驭计算机却未必是最聪明的人。
这些人已经出现了,他们不是情商或者社交情商最高的,而是理解机器智能并加以驾御的人,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
我们看到工业机器人、类人机器人、辅助人类的机器人身上都有各种的机会,但是最重要的是智能机器改变整个社会的潮流,那么我们如何选择和定位呢?
中国容易在乎硬件,比如能赚钱最重要,较少考虑是否具备社会意义的问题。中国人问什么最能赚钱,凯文·凯利说:“人人都在讨论明天是否下雨,而忘了未来进入什么季节。”进入季节是必然性的,下雨是偶然性的,我们都太急功近利了。
假定未来的人会大量使用虚拟现实,你的心理、行为、社交、社会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中国有人会研究这个问题吗?这个问题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我愿意和大家交流现实,但是我认为交流现实背后的变革更重要。马克思说:商品价值=劳动力成本 + 资本剥削的增值。但当你生产靠的不是工人而是机器人之后,这个时候劳动力成本就不好计算了。未来劳动力成本不重要了,更多的成本是资源成本(含能源成本),资本充足、资本流动性很大的时候资本增值也不高了,但未来产品极大丰富,更有价值的是创造力增值,也就是价值=资源成本+创造力增值。高科技就是创造力的增长,有了高科技,你有而别人没有的,就是有价值的。
供需关系决定一切,不是高科技决定一切,因为稀缺,所以具备价值。基于此,你应该做什么准备?人面向未来要具备三大能力:创造力、连接力、领导力。
1、创造力
人就不该做机器该做的事情,要回避任何机器能做的事情,创造力是一个稀缺资源。
2、连接力
现在机器和机器是连接了,但是机器和机器的互动背后是人在互动。由于有了互联网,人的物理连接能力大大增强了,但是我们的社交连接能力减弱了,也就是能否进行有效社交,这才能建立友情。很多人因为社交网络发达了,反倒疏于联络了,而机器可以辅助人提升人的连接能力。
人工的群体智能有两个分支:一个是机器之间相互实现智能,一个是人工智能让人的协同和互动更好、更流畅。机器智能是人要提升能力的最后一个空间,以前说媒体是人的延伸,后来说科技是人的延伸。
但是人大脑的80%是处理社交的,那么现在什么工具是社交的延伸?没有,现在的社交只是缩短了距离连接。邓巴数说:每个自然人能管理的好友上限是150人,Facebook再怎么促进社交,它每个人的社交人数只有140多人,也没有超过这个数字。互联网来了,我们被联系到网络里,但是我们更孤独了,现在的社交方式是在阻碍我们的社交的,比如我们和朋友吃饭的时候都在看手机。
3、领导力
未来有一本书被低估了价值:《联盟》,未来人和人的关系只有联盟关系,没有甲乙、上下关系。联盟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遵循新木桶理论,你选择合作伙伴的方式是先保证自己的木桶板足够长,然后找其他的长板合作,强强联手,这基于长期利益的共同绑定。大家必须有共同的愿景和理想共同奋斗。精神激励胜于金钱激励,中国早晚也会走到这一天。这就是为什么创业公司可以利用企业长期协同建立生态,而大企业不会做的原因,因为大企业找的是乙方,不是联盟。
除了人工智能,希望大家看到更大的版图,中国特别会检了芝麻丢了西瓜,正如现在互联网是一颗星星,大家就忘了整个宇宙的星星。物理商品的世界高于虚拟世界,传统产业机械是赚不了钱的,但是加上自动化,打包后再出售就可以赚很多钱。如果能在所有的机械后面加上“器人”,变成机器人,就能赚钱。智能部分的功能迭代就能赚钱。
雷军和董明珠打赌的时候,雷军说我会超越你,但是他不敢说我也能做空调,但是董明珠去做了手机,因为手机是开放产业链,你设计出来就能制造出来,而空调是封闭产业链,零配件厂商控制在董明珠手里,这是关键。产业链开放与否,是中国人自己造成的,而老外是开放的。为什么手机在中国是开放的?因为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当时在中国是被逼开放的,比如车,进口车变成合资车,设计是国外的,配套是国内的,所以汽车产业链也是开放的,比亚迪也是基于这样的开放系统做起来的。
比如电视机,我们实现了国产控股,立刻控制上游,收购了显像管。后来技术一升级,变成液晶,显像管就不值钱了。因为家电封闭,现在家电很难转型升级,不可能诞生一群创业者。为什么最近很多新车出现?就是因为车是开放市场和开放产业链的。当它更新慢的时候,就是你能做智能化的阶段,智能+传统一定是有机会的。
科技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创业者千万不要做替代进口的事情,要么和世界第一联手,要么成为世界第一。
我和北大国发院薛兆丰教授一起写了一本书《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和中国新机会》,现在全球创新力以企业家和创业者为主导,科技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情了,科研就是专业人员干的事情,我们称之为积木式创新。企业家整合高新科技,然后整合大家协同开发,通过整合生产和市场资源完成全球市场的覆盖,成为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
1973-1983年,财富1000强有350家企业换掉了,最近的数据2003-2013年,这十年有712家被替换了,也许下一个十年,你的公司就进去了。人类一直追求下一代更加杰出,社会进步靠的是下一代比上一代强,凭什么企业要一直不亡?真正的创新者是能否放下自己的高位,从零开始做起。真正好的创业者都是从头开始创业,回到零的心态,从头爬起,一点点成长。创业者是这个社会的推动者。
现在的大社会环境,很多90后是为了创业而创业,觉得这是一件无比荣耀和自豪的事情。我觉得你连工作都找不着,怎么能创好业?很多60、70后,他就是为了追求事业,可以百折不挠,他创业如果不成功,是丢不起这个人的。我个人认为,90后一定被这个创业环境毁了,创业不是一个时髦的词,而是要孤注一掷的事情,需要坚持的决心。
成功以后,大家都觉得容易,但是成功都是充满艰难的,如果你连打击都经不起,你就该出局了。中国过去30年因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给我们留了一块长板:对高科技产品开放的制造能力,这是全球积木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成败的一块重要因素。
千万别信《从0到1》,而是要从1到100,大家要完成一群人的创业和一个生态的协同,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最大的优势,彼此协同。协同非常重要,这是一个世纪的机会。中国不光赶上了这个时间,手中还有牌可以打:资本优势、资源优势、制造优势。现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都不在大公司手里,而是在小公司手里,产业联盟协作在取代企业内部规划,美国很多跨国企业都是做计划生意的,而我们正在从计划生意向协同生意转型,同时用生态领导的方式改变原有的内部命令方式。
最后就是长期协作,替代原有的从属关系,你不再丧失自我,成为螺丝钉,而是每个人都靠协同、自尊和优势找到安全感。
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从世界500强榜单掉下来,创新就是如此之快。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如何,就看今天怎么做。
第一,劳动力:机器换人之后,上一代人要被牺牲,下一代人要能适应新技能;
第二,社会结构问题:人脱离组织,是否有安全感?再多的社会不稳定性,有一条是确定的,就是先进生产力。推动更多的科技,用小企业去推动,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第三,公共治理:领导替代命令。
科技发生在各个领域,美国未来的谷歌、特斯拉如果都让我们投资,我们就能对接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过去三十年,中国学会和跨国企业合作,接下来要学会和最高科技企业结合,从工走到技,学会怎么跟人合作,学会怎么学习,我们要在中国制造业和美国科技创业公司之间搭桥铺路。
全球创新趋势正在从又微又软往越大越硬发展,也就是智能机器。在未来的创新生态领域,我们能不能不是最创新的、不是科技的原创者,却能控制创新生态呢?能!工业革命带来能源需求剧增,拥有能源的中东成了收益方。而开放创新的新浪潮带来了对第三方制造能力的需求,拥有开放制造能力的中国不光有机会因为制造成为股东,而且可以利用自己的前瞻性布局造成对前沿各个产业公司的控制,走出中国,拥抱世界,这才是我们的中国梦!同时全世界都会感激我们,因为我们支持了全球的创新者。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化和国际化的时代,我们的脚步不能停,要走到中心,获得话语权和地方,这样才是成功。
谢谢!
笔记君:我们的脚步不能停,不能停~~
回复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KK丨克莱·舍基丨周鸿祎|李善友丨傅盛|余晨丨龚焱丨徐新丨 阎焱丨俞敏洪丨李丰|宗毅丨蔡文胜丨吴晓波丨段永朝丨张邦鑫丨赵迎光丨罗振宇|吴声|伊光旭丨李欣频|张怡筠丨王东岳...
互联网笔记合作伙伴
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创业邦|中欧商业在线|中欧战略系|黑马会|复旦大学|李欣频私塾课|互联网大篷车|行动派|中关村国际创业节|福建省互联网年会|俺来也青春创业营|葡萄创投|碳九学社...